28日,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八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和证书。
“八一勋章”是军队最高荣誉,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作出卓越功勋的军队人员。共有10位英雄获得首批“八一勋章”。
这10位英雄中,有一位99岁的老人,坐在轮椅上接受习近平主席授勋。他叫程开甲——忠诚奉献、科技报国的“两弹一星”元勋。
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尽管功勋卓著,这位物理学家并不为公众所熟知。数十年岁月中,他隐姓埋名,扎根荒莽的罗布泊,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竭诚奉献。他被称为中国的“核司令”。
程开甲于1918年出生于江苏吴江。小学时,他淘气贪玩,成绩经常倒数。后来,在老师的悉心教诲下,他慢慢“醒悟”,被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精神感染。
高中毕业后,程开甲考入浙江大学。在这里,他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苏步青等大师严格的科学训练。1946年,经学者李约瑟推荐,程开甲赴爱丁堡大学留学,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的学生。
1949年4月的一天,程开甲看到一条惊人的消息: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公然进犯中国长江,被解放军还击的炮火打伤了!满街叫卖的报纸,都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消息。
年轻的程开甲眼中燃起火花:“我们的国家有希望了!”他放弃了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的职务和高薪待遇,回到祖国。临别之际,导师波恩亲自为他送行。
1960年夏,南京大学教授程开甲接到命令,去北京报到,去干什么却不清楚。到了北京,他才知道,经钱三强“点将”,他被调进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
听完组织交给的任务,程开甲平静地说:“行!”从此,他隐身“死亡之海”罗布泊,名字在学术界销声匿迹。
每次开展核试验,程开甲都会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他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甚至到最危险的爆心。
在首次地下核爆炸成功后,程开甲和朱光亚等科学家决定进入地下爆心去进行考察。这在世界核试验史上前所未有。
程开甲穿上防护衣,戴上口罩、手套、安全帽,和工作人员一道冒着40多度的高温,向已被爆炸波挤扁的洞口前进。期间一边观察询问一边嘱咐工作人员收集现场资料。
秉承着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态度,程开甲在核试验任务中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1966年12月,首次氢弹原理性试验成功,他提出塔基若干米半径范围地面用水泥加固,减少尘土卷入;
1967年6月,第一颗空投氢弹试验成功,他提出改变投弹飞机的飞行方向,保证了投弹飞机的安全;
1969年9月,首次平洞地下核试验成功,他设计的回填堵塞方案,实现了“自封”,确保了试验工程安全;
1978年10月,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成功,他研究设计的试验方案获得成功……
1999年9月,程开甲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4年,96岁的程开甲从习近平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证书,站在了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主席台中央。
科学成就令人瞩目,程开甲的淡泊品性同样令后辈敬仰。
1960年,程开甲还在南京大学工作。当时,每人每年只发二尺布票。为了救扶更贫弱的人群,南大党委组织党员捐布票。程开甲一个人就捐出一丈布票。
当时年月,布票非常珍贵。程开甲一家六口人并无富余。但他自己并不在乎物质上的贫乏。
程开甲当时是南大的高级教授,学校分给他一处两层的房子。此时,南大物理系预备教师曹天锡正为房子犯难。程开甲主动提出,把自己住房的一层让出来给曹天锡夫妇,还送给他们许多添置不久的家具。
而选贤任能,带出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创新的队伍,是程开甲又一大贡献。
核武器研究所成立之初,程开甲从全国各地研究所、高校抽调了一批专家和技术骨干。程开甲对他们给予充分信任,作出了许多挑战性的工作安排。
第一次核试验,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钟表式压力自计仪,就是程开甲鼓励林俊德等当时几名年轻大学生因陋就简研制的。后来,这批科技人员许多都成为了大家。
在庆祝建军90周年之际,程开甲迎来了99岁生日。历经近百年的风风雨雨,这位世纪老人依然心系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孜孜不倦,奋斗不已。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侨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