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佳星 “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中国古瓷的魅力起源于厚重的文化底蕴,历史名窑的杰出来自于高超的工艺技巧,现代瓷艺的卓越是归功于孜孜不懈的艺术追求。有中国瓷器明珠之称的杭州南宋官窑,代表了浙江古青瓷的最高水平,二零零八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南宋官窑纸槌瓶,以6000万港币高价被拍走,可谓是片瓷值千金。二零零七年,在浩瀚国际艺术品拍卖中,“南宋官窑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叶国珍教授烧造的《金丝冰裂纹葵口盘》以52万元人民币拍卖价成交,开创了现代南宋官窑作品拍卖的新纪录。
公元一一二七年,宋朝南迁建都杭州,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特命朝廷在杭州凤凰山和乌龟山自建瓷窑,不计工本烧造宫廷专用青瓷礼器,史称南宋官窑。据南宋人叶置在《坦斋笔衡》中对南宋官窑记载:“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南宋朝廷十分重视南宋官窑礼器在朝廷国典中的作用和地位,宋高宗皇帝认为:“三代礼器,皆有深义,后世非特制作不精,且失其意,朕虽艰难,亦欲改作,渐令复古。”从宋高宗对南宋朝廷礼器的要求可以看出,南宋官窑青瓷作为宫廷礼器具有朝代文化传承的深厚意义。为了使烧造的瓷器达到国典礼器的要求,宋高宗下谕宰执:“国有大礼,器用宜称,如郊坛须用陶器,卿可访求通晓礼器之人,令董其事。”为此南宋朝廷特设专人烧造官窑青瓷礼器,据南宋人顾文荐在《负暄杂录》记载:“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从南宋官窑的文献记载、国器历史、文化背景、艺术传承、工艺特色等等可以看出,南宋官窑瓷作为宫廷礼器用瓷,是宫廷国器文化艺术的体现,从南宋起就为世所珍,其制瓷技术和艺术特色已达到中国宋代青瓷的顶峰水平,代表了中国宋代青瓷的艺术精华。
失传近八百年的南宋官窑瓷成功恢复后,南宋官窑恢复者、杭州南宋官窑科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叶国珍教授,潜心研究冰裂纹茶壶逾五十年,烧造成功“现代南宋官窑冰裂纹茶壶”。现代南宋官窑冰裂纹茶壶瓷质细腻,釉质肥润。作品造型设计奉承南宋官窑高贵、大气、古朴、典雅、庄重的南宋宫廷礼器风格和气质,追寻南宋官窑仿古复古、崇尚自然的造型文化内涵。如冰裂纹海棠壶的设计,茶壶整体造型围绕含苞欲放的海棠花进行创作,壶身一十二瓣海棠花瓣自下而上花蕾包盖,三曲扁枝执柄扶蕾而成,鹰嘴流位于花瓣之中,与执柄互相呼应。海棠壶造型体现出南宋官窑“古、简、直、暗、圈、折、凸、凹、盘、曲、棱以及刚柔相济”的设计技巧,壶以小见精,以细见工,玲珑巧致,动静曲直,佳妙相生。海棠壶满茶泡壶,浓汁盈杯,瓷润茶色,茶依瓷色,可谓天地相合。执杯品茶,一饮而尽,瓷色茶味尽在其中,回味无穷。冰裂纹茶壶虽然突出南宋官窑冰裂纹艺术特色,但其在造型上坚持体现传统茶壶“方圆大小皆有规矩”的设计理念,构成南宋官窑冰裂纹玉青色与传统茶壶设计的整体完美艺术,代表了叶国珍南宋官窑冰裂纹茶壶的制壶特色和卓越艺术水准。
“现代南宋官窑冰裂纹茶壶”问世以来,冰裂纹茶壶独特的高贵瓷质和艺术特色,让人流连 忘返,受到许多爱茶人的追捧。爱茶之人同样爱茶壶,他们会对各种茶壶爱不释手。喝茶人每天喝茶时经常婆娑把玩茶壶,这就是养壶。养壶怡情且怡性,可以除去烦躁的心态,远离尘嚣,养壶,日久便会对茶壶产生情感。足以让人沉浸其中,爱不释手。
【叶国珍南宋官窑】著称于世的四大特色
宋时,南宋官窑器物成型制作工艺以轮制为主,拉坯成形,兼有手制、模制、坯胎分段镶接或分片黏接等手法。器型主要为日用器,如碗、盘、盆、洗等,还有礼器和陈设器,以及祭器,如贯耳瓶、胆瓶、长颈瓶、尊、鼎式炉、觚等等。式样稳重端庄,风韵十足,具有极高的收藏及鉴赏价值。
【叶国珍南宋官窑】复原南宋官窑成瓷的七十二道全手工技艺,再现了中国宋代制瓷业的巅峰时期,形成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以四大特征著称于世,即“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薄胎厚釉”。“紫口铁足”是指器物口沿薄釉处呈现紫色称“紫口”,器物底足露胎部分呈褐色谓“铁足”;“粉青釉色”是指器物胎薄釉厚,釉层丰厚,色如美玉。官窑瓷有七大釉色:蜜蜡黄、月白、粉青、淡粉青、深粉青、蟹青、油灰,其中以“粉青”为最佳;“冰裂纹片”是指器物表面呈现如冰裂、蟹爪、梅花、蜘蛛网等金丝纹线、银丝纹线和铁丝纹线。纹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浅,纵横交错,极不规则又在规则之中,经过人工染色,从而达到所谓"金丝铁线"的艺术效果。“薄胎厚釉”指的是产品的胎体经过多次修坯,多次素烧达到了极薄的胎体效果,“厚釉”指产品釉层厚度比普通陶瓷釉层要厚三倍以上。
紫口
铁足
薄胎厚釉
文武冰裂
粉青釉色
杭州萧山南宋官窑艺术馆展出的冰裂纹茶壶,原料配方由叶国珍教授亲自配制,产品杭州南宋官窑科学艺术研究院监制,浙江萧山宋代名瓷研究所烧造。制作配方采用了“高铝、低硅、富铁”的南宋官窑关键配方技术,制瓷材料和制作工序规范精致,成型工艺从制坯、修坯、晾坯到施釉工艺,道道工序环环相扣,特别是复杂的施釉工序,其每次釉料的含水率和颗粒级配都不相同,每一次为施釉工序设定的素烧温度都不相同,而关键的本烧工序更是细致入微,每一阶段的温度、气氛、升温速率、降温速率都不相同,完全应了南宋官窑制瓷工艺精益求精,每道工序缺一不可的高超制瓷技术要求。产品不计工本制作,工艺又十分讲究,达到了南宋官窑“粉青釉色、冰裂纹片、紫口铁足、厚釉烧造”的四大特色。现代南宋官窑冰裂纹茶壶具有南宋宫廷文化气质,其艺术品质以追求古朴自然而闻名,越来越被人们熟知与喜爱。冰裂纹茶壶端庄的造型、如玉的釉色、紫口铁足的胎色、独一无二的冰裂纹片,每一件均有着不同的艺术韵味:蒂熟肚俏、棱挺壑俊的瓜棱壶;四面玲珑、上下呼应的四方壶;口盈足逸、伏嘴翘柄的鼎足壶等,让人领悟到宋代宫廷御用瓷高贵、典雅、端庄、古朴、大气的宫廷文化以及那种宁静致远、虚怀若谷的宫廷御瓷情怀,成为爱茶人一直追寻的梦回。
南宋官窑大师叶国珍教授评价冰裂纹茶壶:“碧玉青峰映茶汁,冰丝银纹存汤色,紫口铁足壶中妙,谈瓷说纹数冰裂。”好的冰裂纹茶壶不但胎好、釉好,烧造成功的冰裂纹片更好。冰裂纹釉面纹片天生具有吸附性,冰裂纹的纹片在长期泡茶过程中不断吸附壶内的茶汁,由南宋官窑大师叶国珍教授评价冰裂纹茶壶:“碧玉青峰映茶汁,冰丝银纹存汤色,紫口铁足壶中妙,谈瓷说纹数冰裂。”好的冰裂纹茶壶不但胎好、釉好,烧造成功的冰裂纹片更好。冰裂纹釉面纹片天生具有吸附性,冰裂纹的纹片在长期泡茶过程中不断吸附壶内的茶汁,由于壶内的温度较高,壶内的冰裂纹的纹片会把茶色顺热吸附于冰裂纹之中,使冰裂纹片生色,壶的使用次数越多,冰裂纹吸收的茶汁就越多,日久即能使冰裂纹产生十分珍贵的茶纹。冰裂纹茶壶能涵香纳味,经常用冰裂纹茶壶泡茶,冰裂纹会透出独特的色调,使茶壶表面纹片呈现出的色纹更加浑朴古润。冰裂纹茶壶除了艺术特色外,烧造成功的冰裂纹茶壶还具有许多瓷质特色。用100倍的灯光放大镜紧贴冰裂纹茶壶釉面观看,可以清晰观察到犹如夏夜满天星星般的珍珠泡闪闪发光,这是由于作品采用的制瓷材料既特殊又珍贵,具备产生星光般的珍珠泡的材质,同时极为细致的制瓷工艺确保了这些珍珠泡的产生。冰裂纹茶壶的釉内珍珠泡,能养出釉色晶莹古润的艺术效果,这些别具特色的珍珠泡冰裂纹茶壶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成为壶之精品。
叶国珍:男,一九五一年生,祖籍福建莆田,我国南宋官窑著名研究学者与制瓷大师,中国陶瓷科技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科协第六届委员、第七届、第八届常委,从事陶瓷科学艺术研究与创作至今已逾五十年。一九六九年开始对南宋官窑遗址进行考察与研究,一九七九年恢复成功的南宋官窑瓷通过国家级鉴定,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有13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南宋官窑薄胎厚釉瓷研究填补了国际空白,受到国家原主席江泽民、国家原总理李鹏的亲切接见!作品先后获中国宋代五大名窑大师作品展金奖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在国际性陶瓷学术会议、国家级专业学术论坛及权威期刊发表了19篇学术论文。陶瓷艺 术作品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韩国、香港、台湾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和联展。
【叶国珍南宋官窑】制瓷三绝
“一指功”是叶国珍大师独创的南宋官窑制瓷绝技之一。南宋官窑著名的【长颈纸槌瓶】、【长颈丰肩胆瓶】【长颈溜肩胆瓶】等最细颈宽度仅为1.5公分的细长颈式样陈设瓶器的完美再现均离不开这门独创秘笈。此类器型的拉坯过程对手型变化要求十分高,制作难度大。叶国珍凭借五十年功力的制坯绝技,独创南宋官窑一指成型功夫,把握一指成型力度,一气呵成细长颈式样的南宋官窑瓶器,形成了著名的叶氏官窑一指成器绝技。
“泥上飘”是叶国珍大师独创的南宋官窑瓷薄胎绝技。薄胎是南宋官窑四大艺术特色之一。拉坯成型后,需要把厚坯修成薄坯。叶国珍五十年精湛制瓷技艺,积淀了出神入化的“刀锋悟坯”功力,刀锋在泥坯上行走,直接感悟坯体厚度的变化,“心悟刀锋刀悟泥,锋到泥飘坯成灵”,修过的坯体厚薄恰到好处,形成了著名的叶氏官窑刀锋悟坯薄胎绝技。
“火沫眼”是叶国珍大师独创的南宋官窑龙窑柴烧绝技。南宋官窑“粉青釉色、薄胎厚釉、冰裂纹片、紫口铁足”四大艺术特色,须经1280度窑火烧造方能显现。龙窑体积大、烧造时间长,柴烧过程中窑内火温和气氛变化大,很难判断窑温,对作品烧造难以把控。叶国珍在龙窑烧造过程中,具有龙窑柴烧“口沫观火测气氛”的高超经验。在龙窑烧造高温阶段,通过口沫在龙窑投柴口窜出的火苗高度和焰色变化,直接掌握窑内温度和气氛变化。“龙窑火沫窜柴口,焰升火变定气氛”,这就是叶国珍大师十分著名的“火沫眼”烧造绝技。
【叶国珍】艺术年表
1969年开始,为了完成周恩来总理的嘱托,开始潜心开展南宋官窑恢复和仿制工作,恢复成功的南宋官窑瓷通过国家级鉴定 1979年,科研项目《瓷器变色釉的研究》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1年,科研项目《仿南宋官窑粉青釉色的研究》荣获浙江省优秀科学技术成果奖
1981年,科研项目《官窑瓷器和变色釉瓷器》荣获轻工业科技成果奖
1982年,作品《新彩寿星十杯壶》荣获浙江省轻纺工业四新产品优秀设计奖
1983年,科研项目《免烧彩瓷微孔釉的研究》荣获浙江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1990年,作品《尖晶石型Fe-Cr发色高级翠青釉瓷》荣获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三等奖
1991年,科研项目《高级翠青釉瓷及尖晶石型Fe-Cr发色技术》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1995年,科研项目《中国瓷器的研究》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创办浙江萧山宋代名瓷研究所科研机构,开拓南宋官窑瓷研发、传承、发展新局面
1996年,科研项目《中国瓷器工艺起源的研究》荣获中国轻工业科技一等奖
1999年,科研项目《中国青釉定位定型开片裂纹瓷及其制造技术》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科研项目《宋代龙泉青瓷工艺恢复和产品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作品《拓雕葵口龙盘》荣获首届中国杭州西湖艺术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 2001年,科研项目《宋代龙泉青瓷工艺恢复和产品开发》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作品【贯耳瓶】、【冰裂纹拓雕葵口盘】、【琮式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2年,作品荣获首届中国五大名窑大师作品金奖
2002年,作品荣获首届中国茶与茶文化展特等奖
2003年,科研项目《纳米氧化铝改性官哥窑青瓷及其抗胎裂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科研项目《南宋官窑工艺恢复与产品开发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科研项目《高稳定呈色青瓷釉料与青瓷制品研究开发》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颁发的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8年,科研项目《天目釉瓷及高温生成Fe晶相在釉表层呈色技术研究》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9年,与马云、鲁冠球等社会知名人士同获杭州市杰出人才称号
2009年,作品《冰川玉尊》荣获首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2009年,作为“南宋官窑瓷烧制技艺”传承人荣获首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金奖
2010年,作品《平口梅瓶》荣获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2010年,科研项目《基于劣质瓷土原料的高档陶瓷制品研制与产业化》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颁发的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年,创作的六件南宋官窑艺术品被珍藏于国家博物馆名人厅
2011年,作品《冰裂纹拓雕葵口盘》被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2011年,作品《葵口大碗》荣获“非遗薪传——浙江青瓷精品展”金奖
2013年,作品《石榴尊》荣获首届中国杭州亚太传统手工艺博览会优秀展示(展演)奖
2014年,作品《唇口洗》、《梅瓶》荣获第六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优秀展示(展演)奖
2015年,作品《金丝冰裂纹葵口碗》荣获中国首届收藏博览会金奖
2015年,作品《南宋官窑粉青冰裂围棋罐》被中国围棋博物馆收藏
2016年,作品《冰裂纹拓雕葵口盘》、《八方八角瓶》被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
2020年,作品被杭州市总工会劳模工匠博物馆收藏
《冰裂纹拓雕葵口盘》 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
《琮式瓶》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
《贯耳瓶》 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